“十二五”節能減排如何深入推進?哪些新規會影響中國經濟結構走勢?相關行業能否通過節能減排大考?近期發布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了在電力、鋼鐵、造紙、印染等四大行業中推行總量控制,表明“十二五”在控制新增量、抓減排的行業重點方面,理念更新,措施也更加具體化。
電力和鋼鐵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工業排放量的60%左右、造紙和印染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占工業排放量的40%左右,控制住了四個行業的總量控制,就基本上抓住了工業排放的“牛鼻子”。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總量減排的分配、管理工作都將趨于科學化、精細化,其中,抓工業行業的特征將更加明顯。“對行業不只提出減排和污染防治要求,還要考慮對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提出限制,將來可能還會要求行業全口徑測算、加強臺賬管理等。”此舉可以利用總量控制的倒逼傳導機制,促進行業內部調整,以大帶小、以新代老、等量置換,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電力
未來5年,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減排空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部分既有脫硫設施的改造;二是通過取消旁路等管理減排措施;三是新建脫硫設施和淘汰小火電。
綜合脫硫效率從85%提升到90%,減排效果將很明顯。
“十一五”期間,只有裝機容量大概一億千瓦左右的機組配備了脫硝設施,但運行效果很不理想。除了在技術、工藝、管理上依然還不成熟外,火電企業普遍的等待心理也是重要因素。
鋼鐵
全國共有約1100臺燒結機,按相關產業政策,90平方米以下的燒結機將全部被淘汰,90平方米及以上的503臺燒結機必須上脫硫設施。
造紙
大約需要再淘汰造紙生產能力800萬噸。
標準實施的第一階段后,所有制漿、造紙企業都需執行(COD)排放限值100mg/L以下的標準。但目前還有很多造紙企業沒有達到這一要求,而這也是造紙行業進一步減排的空間所在。
作為重污染行業,未來造紙行業可能會實行區域、行業總量控制,比如某地沒有削減下來的造紙行業水污染指標,就不能上新的造紙項目,這樣對促進以新帶老的政策效果將十分直接。
印染
在生產同類單位產品情況下,我國印染廢水污染物平均含量是國外的兩到三倍,用水量是3到4倍,污泥問題也很突出。
印染行業廢水2008年的達標率就(列入統計的是規模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已經達到99.16%,但僅僅達標并不夠,提升排放標準對于拓展減排空間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