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小小一個G瓦楞,其優勢卻是不言而喻。它比硬紙板低碳環保、比E瓦楞印刷效果好、比F楞盒型更美觀。在追求差異化,要求低碳環保的今天,華力落子G瓦楞,堪稱神來之筆。
不久前,投資約4.5億元的蘇州華力順利投產,一直低調潛行于中國高端瓦楞包裝領域的包裝巨擘再次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集萬千高端于一身的蘇州華力自是亮點多多,在此不作一一列舉。但在包小編看來,該公司推出的貌似小眾的G瓦楞紙板,卻足以攪動中國包裝行業的整個江湖。
眾神退引,華力獨撐老牌企業的大旗
早在1985年,擔負振興民族品牌重任的華力包裝由國資委直屬的華僑城集團牽頭創立,歷經30年快速發展,已經從一家原始投資只有800萬元港幣的企業發展到今天具有5大生產基地、總資產20.88億元、年銷售收入8億元的上市包裝品牌,樹起了國內包裝行業的一座豐碑。至于華力背后的華僑城究竟有多牛B,包小編不再一一細表,好事者可以自己度娘一下。
說到華力包裝,大咖級別的包裝印刷人士恐怕是印象深刻。在中國瓦楞包裝業興起之初,華力包裝是與美福、華生、合豐、有余、永固等瓦通鼻祖并駕齊驅的品牌。然而,瓦楞包裝業的江湖著實波譎云詭,風饕浪惡。不到十年時間,美福屈辱出局、華生莫名衰敗、合豐賣廠自保、有余賣身引退、永固遣散員工,惟有華力獨自維護著老牌包裝企業的尊嚴。
猶記得包小編當年在華生之時,與華力等一眾強敵在爭奪愛普生、夏普、三菱、索尼、松下、IBM、佳能、LG、三星、日立、西門子等客戶的競爭中酣戰正急的情景。彼時優秀的包裝企業完全依靠優良的質量、優質的服務取勝,不折不扣的費爾潑賴,令包小編至今懷念不已,并形成了對華力等競爭對手的由衷敬畏。
說實話,包小編至今仍想PS一下那些砸錢砸房子拉攏客戶的少數同行,雖然有些企業成為了當今的龍頭,但包裝行業的生態從此惡化,大家在綿綿不絕江湖風波折沖顛簸,到頭來終落得一枕黃梁兩手空空。
以G楞為媒,華力向快時尚和食品醫藥包裝轉型
對于此次華力包裝推出的G瓦楞紙板,很多同行視之為雕蟲小技,甚是不以為然。其實,在包小編看來,蘇州華力的厲害之處并非6500萬美元的投資,并非母公司帳上躺著的數十億儲備資金,恰恰是這一塊小小的G瓦。
要知道,經過十多年的變遷,中國包裝市場早已是滄海變桑田,過去支撐中國包裝市場半邊天的消費電子包裝正在被快時尚、食品藥品和電商包裝所替代。而隨著智能制造、3D打印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未來的消費電子產品將回歸本土,因此,厚度僅0.7mm的G瓦楞就成了華力在化妝品、食品、醫藥、電商等領域強力博弈的勝負手。
別看小小一個G瓦楞,其優勢卻是不言而喻。它比硬紙板低碳環保、比E瓦楞印刷效果好、比F楞盒型更美觀。在追求差異化,要求低碳環保的今天,華力落子G瓦楞,堪稱神來之筆。
浮躁下的堅持,持幣迎來慢魚吃快魚的時代
08年后,無數民營包裝老板在發軔于MBA課堂的“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思想”,”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等口號的鼓噪下,掀起了轟轟烈烈地產能擴張。今天誕生一個華東最大,明天誕生一個全國第一;你今天購進一臺BHS,我明天就吃進一臺海德堡。
但是,擁有雄厚實力的華力包裝并沒有盲目沖動,而是不急不緩地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布局。截至目前,帳上數十億閑置資金的華僑城集團也不過擁有深圳、上海、中山、安徽、惠州及蘇州六家生產基地,而且全集中在人密集,產業集中的珠三角、長三角區域。
如今,紙價飛漲正在加速行業的大洗牌,前些年爭當快魚的包裝企業幾無掙扎之力,而旗下子公司各擁上億資金的華力包裝卻在靜靜等待新的時代。命運總是捉弄人,說好的快魚吃慢魚沒有到來,轉眼間變成了慢魚吃快魚的時代。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華力包裝一直沒有停止創新。正如該企業年報所述,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對傳統業務的經營模式,提出了深刻變革的要求。因此,華力正在努力嘗試將傳統業務中融入互聯網思維當中,利用新技術新工具來改善組織方式和經營手段,并且將互聯網思維和產品創新相融合作為創新的基點。
這樣的華力,實在是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